三下乡活动纪实:数科青苗,渠梦新程

时间:2025-08-10 来源:数字科技学院

广西外国语学院数字科技学院 “数科青苗・渠梦新程” 基层服务实践团,由一群热爱教育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组成。成员们来自不同专业领域,却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期许,于2025年7月12日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渠旧镇,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周的丰富多样的三下乡活动。

绘画篇:为乡土添彩

清晨的日光挥洒在渠旧镇濑滤村校园古树的树梢上,镀上一层金衣,格外诗意。实践团成员们要在这里干一件更有诗意的事 —— 手绘文化墙,让这个角落留下他们来过的痕迹。

村里的老砖墙灰皮剥落,历经无数岁月与风吹日晒,却依然屹立不倒。当白色的颜料刷在墙面上,墙面如同穿上了新衣,瞬间鲜活起来。队员们搬来颜料和画笔,蹲在墙边调色。阳光渐暖,勾勒出他们专注的侧脸。大白兔、大象、派大星、水母、稻浪梯田等图案在笔下慢慢舒展,同伴凑过来递上彩笔,指尖的斑斓混着笑声,晕染成墙面上跳动的生机。

待暮色轻垂,那片灰白已化作渠旧镇里,关于青春与乡土的鲜活注脚。月亮爬上山头时,墙根下的影子被拉得老长。月光洒在墙面,大白兔仿佛皮肤会发光,稻穗也闪着金色的光芒,散发着阵阵暖意。夜晚起风,仿佛能听见麦穗的沙沙声,颜料仿佛在砖缝里慢慢扎根,要和这片土地长在一处。这夜,渠旧镇的梦里,大概也飘着五彩的颜料香吧。

支教篇:用爱浇灌希望

实践团在渠旧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以 “爱育成长” 为主题的支教活动,旨在凭借成员们的努力,为当地孩子送去知识与希望,助力他们成长、实现梦想。

支教期间,成员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,为孩子们精心筹备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。在课程安排上,既有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基础学科课程,也有计算机基础、美术、舞蹈等精彩纷呈的素质拓展课程。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,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。

除常规课程教学外,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。例如 “趣味实验” 科学实验活动,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,感受科学的魅力;“特色画廊” 美术创作活动,鼓励孩子们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创意与想法;舞蹈课让孩子们在舞蹈中展现自我,增进彼此友谊。

支教过程中,成员们注重与孩子们沟通交流,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困惑。通过一对一谈心、小组讨论等形式,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,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。同时,向孩子们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,鼓励他们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。

通过此次支教活动,不仅给当地孩子带去了知识与欢乐,成员们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感悟,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,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与信念,还结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和志同道合的朋友,共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。

走访篇:让关爱跨越山海

七月的渠旧镇,暑气渐浓,却挡不住队员们的脚步。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爱心物资,走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,将 “关爱留守儿童” 的温暖种子播撒在村落的每个角落。

团队成员分成多个小组,深入当地村落,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面对面交流,详细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现状、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。走访中,队员们为孩子们送去了文具、书籍等爱心物资,通过趣味游戏、实际故事分享等互动方式,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,倾听他们的心声。

针对部分孩子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产生的孤独感,队员们耐心陪伴、积极引导,鼓励他们树立自信,努力学习。同时,团队还记录下孩子们的心愿和需求。

夕阳西下,走访的脚步暂歇,但温暖的传递从未停止。这次活动不仅让留守儿童在盛夏里收获了一份特别的关怀,更让 “数科青苗・渠梦新程” 基层服务实践团的队员们读懂了责任的重量。

一周虽短,却足以让“数科青苗・渠梦新程” 基层服务实践团在渠旧镇刻下青春的坐标:墙上有他们绘就的斑斓,教室回荡着他们点燃的笑声,村路留下他们倾听的脚印。实践团把专业知识化作细雨,无声润泽乡土;把真挚关怀凝成种子,悄悄埋进孩子心田。三下乡的终点不是告别,而是更长情的守望——渠旧的风会继续传唱:那群年轻人来过,把知识和爱留给了土地,把责任和成长带向远方。

 

 

一审:李琰 二审:杨鑫 三审:梁淑辉